ALK肺癌腦轉移患者 控病新希望

address 九龍尖沙嘴廣東道5號海港城 海洋中心13樓1311-1312室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傳媒訪問】ALK肺癌腦轉移患者 控病新希望

「肺癌上腦」會令患者抽筋、痙攣,甚至性情大變,令生活大受影響。有患者接受第一線標靶治療後,出現抗藥性,因而感到失望。臨牀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表示:「可以第二代標靶藥作為二線治療,能加強控制腦轉移的情況,維持生活質素,讓病人有多個治療選擇。」

肺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的首位。2016至2017年度,約有5,000宗肺癌新症,死亡率高達八成,即差不多有4,000人因肺癌而離世。以男女比例來說,男性當中,肺癌是第二常見的癌症,僅次於腸癌;女性而言,肺癌是第三常見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及乳癌。

ALK肺癌患者年輕化
談起肺癌,一般人都認為患者多為長期吸煙、年老的男士。但由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變異引起的肺癌,大部分患者不但沒有吸煙習慣,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當中亦有不少女性患者。

梁廣泉醫生指出,就其臨牀經驗所見,最年輕的個案只有約33至34歲,患者因腹脹求醫,發現有肝轉移問題,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患上ALK基因變異肺癌,並已擴散到肝臟及骨。

本地肺癌患者約八成屬非小細胞肺癌,而當中ALK基因變異肺癌的個案,佔約百分之五至七,是僅次於EGFR,第二多的基因變異肺癌類型。患者發病初期,因腫瘤較小,故大多毫無徵狀。但當出現咳痰、咳血、氣喘、及骨痛等徵狀時,代表腫瘤已發大,並有已轉移到其他器官的風險。

一般約三成的ALK基因變異肺癌都會出現腦轉移的情況,患者會感頭痛、頭暈、作嘔作悶及抽筋,嚴重者會性情大變,無法自理。梁醫生指,現時晚期ALK基因變異肺癌患者,一線治療會選擇使用第一代標靶藥。但有患者接受第一代標靶藥治療約一年後,會出現抗藥性,或甚腦轉移。

第二代標靶藥新希望
針對第一代標靶藥的抗藥性及腦轉移情況,醫生會選用第二代標靶藥,作二線治療。現時市面上有不同的第二代標靶藥,無惡化存活率由5個月提升至約16個月。有研究顯示,第二代標靶藥加強了對腦轉移的控制,對患者而言無疑是多一個治療選擇。

梁醫生提到一個個案,一名約50歲的女病人因氣促求診,經診斷後確診患第4期ALK基因變異肺癌,並出現肺積水情況。她接受第一代標靶藥約10至11個月後,出現抗藥性,因而改為接受第二代標靶藥治療。由於第二代標靶藥副作用少,經治療後她能如常往返中港兩地工作,生活質素得以維持。

梁廣泉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轉載自都市日報網站,按此進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