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52 2788 2128 |
![]() |
info@amo-oncology.com.hk |
![]() |
九龍尖沙嘴廣東道5號海港城 海洋中心13樓1311-1312室 |
![]() |
九龍尖沙嘴廣東道5號海港城 海洋中心13樓1311-1312室 |
【傳媒訪問】胃癌關注月|胃癌治療新希望:新型免疫治療為晚期患者帶來突破
每年11月是「胃癌關注月」,旨在提升公眾對胃癌的認識,提醒市民關注胃部健康、及早檢查,並了解最新治療進展。胃癌是十分普遍的癌症,雖然全球胃癌發病率近年有下降趨勢,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1,胃癌仍是全球第五常見癌症,死亡率更高居第三位。其中,亞洲人屬高危群組,尤其以中國、日本及韓國最為嚴重2,一般認為與地區飲食習慣(如偏好醃漬、燒烤食物)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根據最新官方數據,2022年錄得1,272宗胃癌新症(男性720宗、女性552宗),2023年則有594人死於胃癌,男性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於女性。
為何胃癌常被忽略?早期症狀難辨
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榮譽臨床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臨床腫瘤科榮譽臨床副教授、臨床腫瘤科專科梁廣泉醫生指出,胃癌早期症狀與胃炎、消化性潰瘍或腸胃功能障礙十分類似,患者容易掉以輕心,加上國人普遍較少接受胃鏡檢查,導致僅約三成患者能在早期確診。相反,屬於第三期或第四期的晚期胃癌患者比例則高達四成以上,治療難度大增。
傳統免疫治療的局限性
梁醫生表示,晚期胃癌患者因腫瘤已擴散,治療難度遠高於早期。現時國際及本港標準治療已不再單靠傳統化療,而是根據患者的基因及分子標記結果,制定個人化整合方案,包括化療、標靶及免疫治療。不過,在新療法出現前,晚期胃癌的五年存活率仍不足10%,患者由確診至離世平均不足一年,對病人及家屬造成沉重打擊。
傳統免疫藥物(如PD-1抑制劑)與化療結合的治療策略,在腹膜轉移患者中的效果有限,副作用亦較明顯,包括三至四級免疫相關不良反應及皮膚問題,難以預測亦不易管理。
而新一代免疫治療藥物則透過改良分子結構,提升效能及安全性。加上新一代研究特別針對亞洲人群進行,當中約75%受試者為亞洲人,令結果更貼近本地患者實況,為港人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治療選擇134。
胃癌的風險因素
惡性貧血(因胃壁萎縮令維生素B12吸收不足之巨細胞貧血);
曾切除胃部人士(例如因潰瘍手術後);
家族史(直系親屬曾患胃或食道癌者);
年長人士(多見於50歲以上);
男性(風險高於女性);
慢性腸胃病(如長期胃炎、潰瘍、胃酸倒流);
胃腺性瘜肉(註:大於兩厘米的良性腸瘜肉惡變風險增)。
如何診斷?
上消化道內窺鏡(o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e簡稱 OGD,俗稱「胃鏡」)–消化道內窺鏡是食道、胃及十二指腸的檢查,是胃癌常用的診斷方法。梁醫生表示,患者於檢查前須禁食4至6小時,然後服用瀉藥清空腸胃。內窺鏡檢查需時5至20分鐘。
正電子掃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scan) –為了更確定胃癌有否在身體其他部位擴散,正電子掃描是可確認癌症位置及檢查癌細胞有否擴散至其他組織和器官,例如淋巴結或肝臟。但可能無法顯示出擴散至腹膜的癌細胞。
什麼是腹膜轉移
腹膜轉移是屬於末期胃癌最棘手的問題。梁醫生解釋,腹膜是包裹胃腸等腹腔器官的組織,負責分泌黏液以協助器官蠕動。由於腹膜佈滿血管及淋巴網絡,一旦遭癌細胞入侵,便容易廣泛擴散,引發腸閉塞、腹水等症狀。臨床數據顯示,約40%胃癌患者會出現腹膜轉移。此類患者通常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化療效果亦不理想,預後極差。病人常出現腹水、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獨特的作用機制優勢 新型免疫治療的新希望
免疫治療出現後,成為晚期胃癌患者的新希望。梁醫生解釋,新一代免疫藥物具獨特作用機制,透過分子結構改良,不但提升治療效果,亦改善患者的耐受性。藥物設計有助阻止腫瘤逃避免疫系統監察,更容易令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能恢復針對腫瘤的攻擊力。同時,亦降低「免疫細胞被清除」的情況,令抗癌效能更持久,副作用相對減少。
亞洲人佔七成五臨床研究 本港患者更具參考價值
相關免疫藥物已進行大型國際臨床研究,當中約75%受試者為亞洲人,研究結果更貼近本地患者實況,為港人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治療選擇134。
首次證明對腹膜轉移有效 死亡風險有望降低
研究結果特別分析了腹膜轉移患者的治療效果並顯示即使在預後較差的患者中,新型免疫治療仍能延長整體存活期,並有效降低死亡風險。
副作用管理 整體耐受性更佳
臨床數據顯示,大部分免疫相關副作用集中在治療初期三個月,隨時間推移症狀會逐漸改善。雖然約10%患者可能出現較嚴重反應,部分情況下需暫停治療,但新型免疫藥物在皮膚炎症及發炎反應上的副作用發生率低於傳統免疫治療,整體安全性及耐受性更佳。
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新型免疫治療為晚期胃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新治療方案不但有助延長整體存活期,安全性更佳,特別適合亞洲患者群組。隨着臨床研究數據逐步累積,醫學界相信新型免疫治療將為更多胃癌患者帶來希望。梁醫生提醒,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應與醫療團隊充分溝通,根據個人病情、身體狀況及基因檢測結果,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向。
轉載自am730網站,按此進入原文。